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荆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13:38:57  浏览:889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荆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湖北省荆州市人民政府


《荆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第34号)



《荆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已经2004年1月29日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应代明

二00四年二月十八日

荆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
第一条 为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我市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荆州市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市科技奖),分为两类:
(一)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二)科学技术进步奖。
第三条 市科技奖励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促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加速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四条 市科技奖的推荐、评审、授予工作,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以及宁缺勿滥的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五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民、组织,以及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民、组织合作的其他地域的公民、组织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做出贡献的,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报市科技奖。
第六条 荆州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市科技奖评审的组织及管理工作。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做好科技奖的有关工作。
第七条 设立荆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奖励委员会),负责对市科技奖的评审活动及评审结果等进行协调和作出决议,其组成人员人选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市奖励委员会可根据需要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若干专业评审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市科技奖的评审工作。
第八条 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授予下列科学技术工作者:
(一)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
(二)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第九条 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下列公民、组织:
(一)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在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方面做出重大技术发明。前款所称重大技术发明,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前人尚未发明或者尚未公开;
2、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
3、经实施,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二)在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1、在实施技术开发项目中,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创新,并经过应用,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的;
2、从事标准、计量、质量、科技信息、科技档案等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自然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医疗卫生、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防治、软科学研究等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项目取得重要成果,经过实践检验,创造显著社会效益的;
3、在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中,保障工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
(三)将先进自有的科学技术成果,或依法将其他组织或个人的科学技术成果大规模地推广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十条 市科技奖每二年评审一次。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不分等级,每届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空缺。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3个等级,每届奖励项目数量按照评审标准从严掌握。
第十一条 市科技奖候选人或候选项目由下列单位或个人推荐:
(一)县、市、区人民政府的科学技术行政部门;
(二)市人民政府有关组成部门(含政府部门管理的行政机构)、直属机构;
(三)5位以上具有相同或相近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的科学技术专家联名。
第十二条 推荐单位或个人应按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规定的限额推荐市科技奖的候选人或候选项目;推荐时,应当填写统一格式的推荐书,提供完整、真实、可靠的评价材料,并根据有关方面科学技术专家对其科学技术成果的评价结论提出具体的推荐意见。
同一成果只能推荐参加一种类别的市科技奖的评审。
第十三条 市科技奖的评审实行回避制度。被推荐为市科技奖的候选人或候选项目的参与人在评审本单位、本人及其近亲属的成果时,不得作为评审人员参加该项目的评审工作。
第十四条 参与推荐及其评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所涉及的技术内容及评审情况严格保守秘密,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技术秘密、剽窃技术成果。 第十五条 市专业评审组通过评审,向市奖励委员会提出拟获奖人选或项目以及奖励类别、奖励等级的建议。市奖励委员会应将专业评审组的建议,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告,征求异议。自公告之日起,异议期为60天。
第十六条 市奖励委员会应当在征求异议期限届满之日起30日内,对异议提出成立或不成立的意见(因诉讼或仲裁未终结而不能提出意见的除外)。异议处理期届满,市奖励委员会应根据专业评审组的意见,对获奖人选或项目以及奖励类别、奖励等级作出决议,经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复核后,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七条 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报请市长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由市人民政府颁发证书和奖金。
第十八条 市科技奖奖励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九条 市科技奖获奖人或获奖项目完成人的获奖情况记入本人档案,并作为考核、晋升、评定专业技术职称和享受有关待遇的依据。
第二十条 剽窃、侵占他人的发现、发明或者其他科学技术成果的,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市科技奖的,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撤销奖励,追回证书和奖金。
第二十一条 推荐单位或个人提供虚假数据、材料,协助他人骗取市科技奖的,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取消其推荐资格;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规定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二条 市奖励委员会和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市科技奖的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由其所在单位或监察部门依法依纪给予处分;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商有关部门制定实施细则,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荆州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地质勘查单位转产项目银行贷款财政贴息试行办法

财政部


地质勘查单位转产项目银行贷款财政贴息试行办法
1996年10月23日,财政部

第一条 为了合理、有效地发挥财政贴息资金的作用,支持地质勘查单位使用银行贷款办好转产项目,加快转产步伐,促进地质队伍结构调整和地勘经济发展,特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 贴息对象和条件。凡地勘单位兴办的经上级主管机构审核批准,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并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转产项目,使用国家信贷规模内由有关国家专业银行发放的流动资金贷款,均可申请财政贴息。凡是由其他非国家专业银行或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不在本贴息范围内。
地勘单位兴办的具有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的多种经营企业,符合上述条件者,贴息可优先考虑。
第三条 贴息方式。地勘单位转产项目银行贷款财政贴息采取定额贴补方式。年度贴补率幅度原则上为3-5%(具体贴补率将根据当年国家财政预算情况另行确定,1996年贴补率为4%)。
第四条 贴息时限。地勘单位转产项目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的计息时间为:上年9月21日至本年9月20日。
第五条 报批程序。
1.由借款单位提出贴息申请,按规定表式(见所附表格)填制一式三份,并附银行计息清单、借款合同和上级主管机构对转产项目的审批证明等材料,经贷款经办行和上级主管机构签署审查意见后,报送主管部门;
2.主管部门审查汇总后(原始资料作为附件),报财政部审批;
3.财政部审核批准后,通知各借款单位的主管部门;
4.各主管部门接到通知后,向财政部提出拨款申请;财政部核定同意后将贴息资金拨付主管部门,再由主管部门将贴息资金直接拨给借款单位。
第六条 财务处理。为便于正确计算转产项目的费用支出,考核经济效益,地勘单位转产项目贷款一律实行“先付后贴”的办法。
当借款的地勘单位收到财政贴息拨款后,增加本年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同时冲减财务费用,并将冲减的财务费用列入其他经费支出。
当借款的多种经营企业主办单位收到财政贴息拨款后,增加本年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并将拨付所属多种经营企业贴息资金列入其他经费支出;多种经营企业收到主办单位拨付的财政贴息资金后,直接冲减财务费用。
第七条 申报时间。各有关主管部门务于每年11月10日前将本部门本年度申请贴息的全部资料以正式文件形式报送财政部基建司。所附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全面,并按时上报,否则不予办理。
第八条 贴息纪律。经财政部审批、核拨的转产项目贷款贴息资金,各有关主管部门要按规定及时拨付借款单位,不得截留或挪作他用。
第九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表一:地勘单位转产项目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申报表(略)
表二:地勘单位转产项目银行贷款财政贴息汇总表(略)


国家轨道衡计量分站计量管理办法

国家计量局 铁道部


国家轨道衡计量分站计量管理办法

1987年6月16日,国家计量局、铁道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轨道衡检定与管理是计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衡量值的准确可靠,对促进国内外贸易、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加强企业经济核算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加强轨道衡的管理,确保轨道衡量值的准确可靠,特制定本办法。
第2条 国家轨道衡计量分站是国家轨道衡计量站的组成部分,经国家计量局授权,具有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职能,在铁路局的领导和当地省、市、自治区计量行政部门的监督下,执行国家计量法律和法规,负责本分站管内轨道衡的检定和监督管理。
第3条 国家轨道衡计量分站设置在铁路局计量所(分所)或衡器管理所内,以国家轨道衡计量站××分站名义开展轨道衡计量工作。

第二章 职责和任务
第4条 负责本分站管内所有厂矿、交通运输和其他企事业单位贸易结算用轨道衡的强制检定,以国家轨道衡计量站××分站的名义出具检定证书或检定结果通知书,专用印章由国家计量局发给。
第5条 在轨道衡检定、修理和监督管理方面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规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6条 统一管理本分站管内轨道衡的安装和大修工作,并对其修理、维护和使用等日常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承担各单位轨道衡的选型、购置、安装、调整等技术咨询业务。
第7条 动态轨道衡的周期检定,逐步由各分站承担,具体办法另行公布。
第8条 厂矿交通运输和其他企事业单位,要求分站对其非贸易结算用轨道衡进行检定时,分站应予以检定并出具检定结果证明。
第9条 参加有关轨道衡计量的下述工作:技术仲裁和技术认证;轨道衡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新产品的鉴定;轨道衡量值传递和检测方面的科学研究、学术活动和经验交流等。
第10条 建立健全轨道衡计量分站管理细则、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轨道衡周期检定和监督管理、计量标准器的管理和送检、设备的维护保养等各项规章制度。

第三章 计量标准器的管理
第11条 负责编制分站计量标准器的送检计划并按期送检。检衡车和大砝码送国家轨道衡计量站检定;天平、小砝码等计量标准器就近送路局计量所或有关计量检定机构检定。
第12条 新置和修理后的计量标准器(包括各类型检衡车)应按第11条规定及时送检,经检定合格后方准投入使用。
第13条 根据检衡车厂修、段修日期编制年度厂修、段修计划。检衡车厂修计划报国家轨道衡计量站,汇总后报铁道部安排;段修由分站所属铁路局在指定车辆段进行。

第四章 检衡车的挂运
第14条 检衡车和衡器维修车的挂运,按铁道部规定办理。分站要根据轨道衡的检定计划,编制检衡车挂运计划,及时与运输部门(包括车站、编组站)联系;运输各部门应密切协助,优先挂运,保证轨道衡检定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章 轨道衡的日常管理
第15条 贸易结算用轨道衡要逐台编制一览表,注明型号、技术规格、制造厂、出厂日期、安装地点、设备保管员、周检日期和交接站等,按台建立轨道衡的技术档案。
第16条 承担轨道衡大修的铁路单位,须经国家轨道衡计量站进行考核并报当地政府计量部门发证后方能开展大修业务;承担轨道衡大修的非铁路单位,须经分站进行考核并报当地政府计量部门发证后才能开展大修业务。
第17条 按国家规定核收检定费用。

第六章 人 员
第18条 分站应设计量监督员、专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负责轨道衡的计量监督、技术业务和管理工作。
第19条 分站的计量监督员,由国家计量局责成国家轨道衡的培训考核,合格者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量局发证,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发证。
第20条 分站应有一定数量的检定员负责轨道衡的检定工作。必须经考核合格持有“检定员证”的人担任,并应保持相对稳定。
第21条 检定员的技术考核和培训由国家轨道衡计量站负责。站应组织检定员的日常业务学习,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凡是《计量法》的执法人员,应严格遵守《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坚持计量法制管理,树立为用户服务的思想。

第七章 附 则
第22条 分站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分站轨道衡计量管理细则,并报国家轨道衡计量站备案。
第23条 本办法由国家计量局和铁道部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