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攀枝花市政务服务中心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4:26:34  浏览:985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攀枝花市政务服务中心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四川省攀枝花市人民政府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攀枝花市政务服务中心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攀府发〔2004〕8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攀枝花市政务服务中心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04年7月19日市政府第39次常务会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七月二十三日  

  
攀枝花市政务服务中心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市政务服务中心运行监督管理,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服务工作效率,营造优质、高效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务公开、机关效能建设的有关原则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政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市政府负责监督管理和综合协调行政审批办证等政务服务工作的派出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一)审核行政审批项目的设定依据、申报材料、审批程序、审批标准、审批时限、收费依据,确定进驻“中心”的行政审批服务项目;
  (二)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审核、确定进驻“中心”的其他政务服务项目,逐步拓宽和完善“中心”的政务服务功能;
  (三)根据进驻“中心”行政审批服务项目情况,审核确定或调整进驻部门及其窗口工作人员;
  (四)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管理、指导、监督、协调进驻部门及其窗口工作人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
  (五)制定特殊程序和办法,组织、协调招商引资项目及其它复杂关联审批服务事项的“一站式”服务和“并联式”审批工作;
  (六)负责进驻“中心”的窗口部门及其窗口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
  (七)受理行政管理相对人对进驻部门及其窗口工作人员的相关投诉;
  (八)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对进驻部门及其窗口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实行行政责任追究的具体办法,建立有效的行政审批服务责任追究制度;
  (九)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它政务服务工作。
  第三条 进驻“中心”行政审批和服务项目的范围分为行政审批(含行政许可,下同)事项、行政服务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三类:
  (一)行政审批事项:指依法设定并由有关政府部门履行的审批、审核、核准等行政许可事项和其他行政审批事项;
  (二)行政服务事项:指由有关政府部门依法办理的不属于行政许可事项范围的其他管理和服务事项,如:企业年检、居民身份证办理等;
  (三)便民服务事项:指除政府部门以外的其他社会公益性服务单位按照便民原则自愿纳入“中心”办理的各类便民服务事项。
  第四条 “中心”应依照本办法的规定,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进驻部门和窗口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不断规范和完善行政审批服务项目办理规则和程序,大力提高行政审批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第五条 各进驻部门应在“中心”设置规范化的审批服务窗口,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受理和承办行政审批服务工作;进驻部门原则上应由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和联系本部门窗口工作,切实加强对窗口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主动加强与“中心”的沟通和协调,及时处理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 各进驻部门应本着“公开、规范、便民、廉洁、高效”的原则依法履行行政审批服务职能,严格执行本办法的各项规定,自觉接受公民、法人和其它社会组织的监督,积极支持配合“中心”的工作,服从“中心”的统一管理。
  第七条 各进驻部门应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政务公开、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有关原则、要求,大力精简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审批办证程序,减少审批服务工作环节,压缩审批办证时限;凡审批条件明确、审批程序简单的审批服务事项,应授权本部门窗口工作人员直接办理,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服务工作效率。
  第八条 为推进我市电子政务的发展,“中心”应不断改进和完善办公网络系统,加快实现各进驻部门与“中心”计算机管理网络系统的连接,积极创造条件推行网上查询、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等新型行政审批服务方式。
  第九条 为加强对“中心”各审批服务窗口工作的有效监督管理,市政府目标督查部门和机关效能建设部门应将各进驻部门在“中心”的审批服务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和效能考核范围,对进驻部门在“中心”的工作实行专项考核和管理。
  第十条 监察、法制、人事、财政、物价、审计等有关部门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和要求,积极配合“中心”做好相关监督管理工作,确保“中心”的各项工作正常有效运行。

  第二章 行政审批服务项目的管理

  第十一条 依法设定的行政审批项目,除涉及国家机密或其他个别特殊情况,经“中心”审核确认不宜进驻的外,均应纳入“中心”窗口集中办理。凡涉及招商引资项目的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服务事项原则上应全部纳入“中心”窗口办理。
  第十二条 “中心”可根据完善政务服务功能的需要,按照“规范、便民、高效”的原则,商请有关社会公益服务单位将部分涉及建设投资项目的社会公益性服务事项(如电力、煤气、自来水开户等)逐步纳入“中心”,“中心”应负责指导、协调相关服务部门采取各种形式和有效措施,为外来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社会公益性服务。
  第十三条 各进驻部门应按照“中心”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完整、准确、及时地向“中心”申报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项目,申报内容包括:项目名称、设定依据、申报材料、审批程序、审批标准、审批时限、收费项目的标准和依据等。便民服务项目的申报由“中心”与进驻部门另行具体商定。
  第十四条 “中心”应根据行政审批服务项目设定依据的有关规定,按照项目规范运行和政务公开的要求,制订相应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项目审定规范,对申报进驻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项目及其相关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确认,经审核确认应进驻“中心”的项目,有关审批机关不得拒绝进驻。
  第十五条 “中心”对行政审批服务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凡因设定依据或有关政策变化,致使审批服务项目的名称、申报材料、审批程序、审批标准、法定时限、收费等项目内容发生变化的,进驻部门应及时向“中心”申报,经核实认定后相应修改该项目相关内容。审批服务项目被宣布取消或下放的,进驻部门应及时向“中心”通报予以调整。
  第十六条 各进驻部门应严格信守公开承诺,任何审批服务部门不得以加强监管等名义擅自设定或取消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前置审批条件,不得擅自调整或改变审批服务事项的审批判定标准,不得随意改变审批服务事项的办理程序和申报材料要求,不得在同等条件下对申报人采用不同的审批判定标准。
  第十七条 经“中心”审核确认进驻的行政审批服务项目,各进驻部门应将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项目名称等相关内容在本机关显著位置予以张榜公布,以便引导申报人到“中心”窗口申报有关事项。“中心”可以采取报刊公示、书面告知、网上查询、语音查询、触摸屏查询等各种方式公开审批服务项目名称及相关内容,以便行政管理相对人知情和监督。
  第十八条 已进驻“中心”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项目一律由各进驻部门设在“中心”的审批服务窗口集中统一受理,任何进驻部门均不得继续在本部门(原渠道)受理已进驻“中心”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项目,严禁窗口工作人员将应在窗口受理的审批服务事项推诿到原审批机关受理。
  第十九条 各进驻部门必须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有关规定,没有合法收费依据的行政审批服务项目一律不得收费。收费文件依据明确规定由申报人自愿选择交纳的收费项目,各进驻部门应予明确告示,不得变相强制收费。进驻部门及其窗口工作人员拒绝向申报人出示合法收费依据的,申报人可以拒绝交费。
  第二十条 进驻“中心”的行政审批服务项目涉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一律由申报人执审批服务窗口开具的收费单据直接到设在“中心”审批办证服务大厅的银行服务窗口缴费,严禁任何进驻部门及其窗口工作人员自行收费或要求申报人在其它地点交费。物价、财政、审计等部门应配合“中心”做好监督管理和协调工作。

  第三章 行政审批项目办理基本规则

  第二十一条 进驻“中心”的行政审批项目分为“即办件”和“承诺件”两类。“即办件”是指各审批服务窗口受理后,由窗口工作人员在一个工作日内办结的审批事项;“承诺件”是指各审批服务窗口受理后需送交审批服务部门办理,在一个工作日以上的承诺时限内办结的审批事项。各进驻部门“即办件”比例应逐步达到50%以上。
  凡设定依据充分,审批标准和条件明确,审批程序简单,不涉及进行现场查勘、考试考核或组织专家评审等复杂环节的审批事项,应按“即办件”管理。少数审批标准和条件不太明确,审批服务部门自由裁量权较大或者审批程序中明确规定需要进行现场查勘、考试考核或组织专家评审等复杂环节的审批事项,可按“承诺件”管理。
  进驻“中心”的行政审批项目的具体类别由“中心”根据上述原则和进驻部门申报的项目内容研究确定,各进驻部门必须严格依照执行。
  第二十二条 按“即办件”管理的审批事项,原则上应在受理申报材料后当即审查办理,并当即向申报人发送审批文书或证照。其中个别需要请示审批服务部门的事项,窗口工作人员必须立即请示,并在受理当日内办结。
  第二十三条 按“承诺件”管理的审批事项,原则上应在受理后5个工作日内办结。个别审批标准条件很严,审批程序复杂的事项,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延长审批服务时限,但原则上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凡纳入招商引资项目“并联式”审批程序的审批事项,除法定的特殊情况外,办理时限原则上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
  “承诺件”的承诺时限由“中心”根据审批项目办理程序的复杂程度,在征求进驻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各进驻部门应严格遵照执行。
  第二十四条 各进驻部门应严格遵守和实行“服务承诺制”与“限时办结制”,必须就进驻的审批项目逐项对申报人做出审批服务内容和时限承诺,必须在规定的承诺时限内办结相关审批事项。因“不可抗力”或其它特殊情况,难以在规定承诺时限内办结的,经请示“中心”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审批服务时限。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审批服务承诺时限相应顺延:
  (一)申报人请求暂停审批的;
  (二)缺少申报材料需要补件的;
  (三)审核完毕转报上级政府或部门审批的;
  (四)经审核需要申报人修改有关设计方案的;
  (五)经审核需要申报人补充或完善有关资质条件的;
  (六)受理申报后设定依据发生变化不能继续办理的;
  (七)其它非审批服务部门原因需要暂停审批程序的。
  按以上情况需要调整审批服务承诺时限的,进驻部门应及时报告“中心”,由“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审核确认。
  第二十五条 各审批服务窗口接到行政审批事项申报后,应先予登记,做好电脑接件记录,然后按下列情况分别进行处理,不得无故推托和延误:
  (一)申报事项依法不需要行政审批或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即告知申报人不予受理,并向申报人发送《行政许可事项不予受理通知书》;
  (二)申报事项依法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即告知申报人向有关部门申报,并向申报人发送《行政许可事项不予受理通知书》;
  (三)申报材料不齐或不符合法定形式且不能当场补正的,应当即向申请人发送该事项的《办事须知》和《行政许可事项补件通知书》;
  (四)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即向申报人发送《行政许可事项受理通知书》(“即办件”除外)。
  第二十六条 属于“即办件”的行政审批事项,窗口工作人员对申报人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后,符合法定标准条件的,应当即制作和向申报人发送审批文书或证照;不符合法定审批标准条件的,应当即制作并向申报人发送不予批准的审批文书,说明不予批准的理由。
  第二十七条 属于“承诺件”的行政审批事项,各审批服务窗口应在受理当日通知本部门另派专人取回,并在规定承诺时限内即时审查办理。经审查,符合法定审批标准条件的,应在承诺时限内制作并通过本部门设在“中心”的审批服务窗口向申报人发送予以批准的审批文书或证照;不符合法定审批标准条件的,应在承诺时限内制作并通过本部门设在“中心”的审批服务窗口向申报人发送不予批准的审批文书,说明不予批准的理由。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所指《办事须知》、《行政许可事项受理通知书》、《行政许可事项不予受理通知书》和《行政许可事项补件通知书》由“中心”根据有关规定统一设计制作,并统一留置于各进驻部门窗口使用。
  第二十九条 根据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中心”审核批准在规定承诺时限内适当延长审批服务时限的,进驻部门服务窗口应向申请人做出明确说明,并将延长后的审批时限明确告知申请人。
  第三十条 凡已受理并按“承诺件”办理的审批项目,进驻部门认为需要向申报人了解有关情况的,应由其窗口工作人员向申报人进行了解。按照审批程序规定需要进行现场查勘或需要当面征求申报人意见并了解有关情况的,应由“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及时通知申报人并与其就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相关事项进行协商后做出具体安排。按规定需进行现场查看的,进驻部门不得要求申报人提供交通工具等应由进驻部门自行承担的工作条件。
  第三十一条 为简化环节、提高效率,各进驻部门应尽量将审批权限下放“中心”窗口,各进驻部门应在“中心”窗口留置“行政许可专用章”,供窗口工作人员办理“即办件”、制作审批文书、证照和向申报人发送相关告知文书使用,其效力与进驻部门签章等同。交回进驻部门办理的“承诺件”,除现场查看和内部研究等必须的内部工作程序外,制作审批文书、证照等环节应逐步下放“中心”审批服务窗口办理。
  第三十二条 各进驻部门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进驻“中心”行政审批项目在本部门内部运行的工作程序,进驻部门过去实行的内部工作程序与本办法不相符或将明显影响本办法执行的,应按本办法的规定做出相应调整。任何进驻部门均不得以内部决策程序或其它无关的因素为理由要求延长规定的审批服务承诺时限或拖延办理行政审批事项。
第四章 关联审批项目特别规则

  第三十四条 关联审批项目试行“首问负责、一站受理、联合会审”的“并联式”审批制度。涉及多个关联审批项目的申报事项,除其他相关规定已明确了牵头责任部门的以外,由最先接受申报人询问的关联窗口部门为项目受理部门和牵头责任部门,牵头责任部门必须认真履行牵头协调职责,组织、协调相关审批服务部门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共同做好关联审批项目的办理工作。
  第三十五条 关联审批事项的办理规则和程序是:
  (一)首问负责,区别处置:“中心”所有窗口工作人员均应认真履行咨询服务职责,耐心接受并解答申报人的问询。窗口工作人员接到问询后,应根据申报人出示的申报材料或说明的有关情况,对申报事项是否涉及多个关联审批服务部门做出判断,并按以下情况立即处理:
  对不涉及多个部门的申报事项,属于应由本部门办理的,应按本办法第三章的规定受理和承办;属于其他部门办理的,应告知并引导申报人到相应审批服务窗口询问和申报。
  对涉及多个审批服务部门的申报事项,已经明确了牵头部门的,应告知并引导申报人向牵头部门申报;没有明确牵头部门的申报事项,如本部门属关联审批服务部门,则应自动履行牵头协调职责,并按本办法规定做好后续审批服务工作;如本部门不属于关联审批服务部门,则应告知并引导申报人到关联审批服务窗口询问和申报。
  (二)集中答询,一站受理:属于应由牵头责任部门牵头协调办理的关联审批服务事项,由该责任部门窗口工作人员作为牵头负责人,在受理询问后立即召集相关审批服务部门窗口工作人员举行联合答询会,就申报事项涉及的相关审批服务项目的内容和要求对申报人进行一次性集中答询。申报人根据各审批服务部门的要求备齐有关申报材料后,由牵头部门窗口统一接收并立即分发给关联审批服务部门窗口。
  (三)同步审查,联合会审:关联审批服务窗口接到申报材料后,属于“即办件”的,应立即办理,并将审批文书或证照送回牵头责任部门窗口发送申报人;属于“承诺件”的,应在两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报材料的初步审查,并提出书面审查意见。牵头责任部门应在相关审批服务部门完成申报材料初步审查后的下一个工作日内召集协调会议,对申报事项进行联合会审。
  第三十六条 “中心”应针对招商引资项目审批等关联审批项目的特点,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制定该类项目联合会审的具体程序和规则,在不削弱审批服务部门审批监管责任和权力的前提下,重点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审批等重大关联审批项目联合会审的综合协调与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七条 涉及多个关联审批事项或前置审批条件的企业注册登记事项,由“中心”市工商局窗口作为牵头责任部门统一受理承办;涉及多个审批服务部门的其他招商引资项目申报事项,由“中心”根据项目性质指定相应牵头责任部门统一受理承办。

  第五章 窗口工作人员的选派与管理

  第三十八条 各进驻部门选派到“中心”窗口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作风正派,爱岗敬业,勤政廉洁;
  (二)熟悉业务,组织协调能力强,属部门业务骨干;
  (三)熟悉计算机操作,能熟练进行计算机文档处理;
  (四)年龄45周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
  (五)身体健康,形象气质较好。
  第三十九条 各进驻部门选拔推荐的窗口工作人员人选须经“中心”审核批准后方可安排进驻,经审核不符合规定条件的,进驻部门应及时另行选拔推荐。
  第四十条 各进驻部门派驻“中心”窗口工作的人员数量,由“中心”根据该部门进驻审批服务项目数量,结合上一年度该部门窗口实际受理审批服务项目数量确定或调整,实行动态管理。
  第四十一条 进驻“中心”窗口工作的人员由所在部门和“中心”共同管理,其日常工作、年度考核、政治学习以“中心”管理为主,所在部门应积极支持配合。“中心”应根据窗口工作的特殊性,商组织、人事等部门就窗口工作人员管理的有关具体事项提出实施意见。
  第四十二条 “中心”应制定严格有效的窗口工作人员考核管理制度,加强窗口工作人员的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工作。经考核确认工作成绩突出的,应公开表彰奖励;考核确认不称职或不能胜任窗口工作的,应及时要求选派部门调换。
  第四十三条 窗口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指标由人事部门单列管理,不占选派部门相应指标。鉴于“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均系各进驻部门选派的业务骨干,窗口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优秀指标比例应高于其他部门标准,具体比例由“中心”与人事部门协商确定。省垂直管理部门应认可“中心”对其窗口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考核为“优秀”等次的应占选派部门相应指标。
  第四十四条 窗口工作人员在“中心”工作期间,其在原单位享受的工资和其它福利待遇不变,市财政可视情况参照省内外其它地区的做法,给予窗口工作人员适当的岗位津贴。在同等条件下,审批部门应优先考虑窗口工作人员的晋级晋职问题。
  第四十五条 窗口工作人员原则上应在“中心”工作满一年方可调换,因特殊情况工作不满一年确需调换的,窗口部门应向“中心”书面报告说明理由,经审核同意后,由“中心”书面通知窗口部门予以调换。由于“中心”窗口工作的特殊性,各进驻部门不得对窗口工作人员安排其它与窗口工作职责无关的任务,不得以任何理由造成窗口工作人员缺岗。

  第六章 窗口部门的考核与奖惩

  第四十六条 对“中心”窗口部门的审批服务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绩效考核,是确保各窗口部门认真遵守和执行“中心”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有效地做好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重要措施。“中心”应按照本办法的要求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加强对进驻窗口部门的考核管理,把窗口部门工作绩效优劣与奖惩切实挂钩。
  第四十七条 窗口部门考核的主要内容是:
  (一)是否按要求将应纳入“中心”的行政审批服务项目纳入“中心”受理;
  (二)是否按规定完整、准确、及时地向“中心”申报行政审批服务项目;
  (三)是否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规范、优质、高效地办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
  (四)是否按规定条件和程序选派、调整和管理窗口工作人员;
  (五)是否存在审批服务项目和收费事项的“厅外循环”;
  (六)是否按规定和要求联系、协调、管理本部门窗口工作;
  (七)是否按规定和要求牵头负责并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等关联审批服务事项的审批服务工作;
  (八)窗口受理办件的数量与质量,重点考核“即办件”比例,“承诺件”提前办结率、到期办结率和逾期办结率;
  (九)窗口部门及其窗口工作人员是否因违反本办法规定受到行政责任追究;
  (十)是否受到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申报人的书面表扬或投诉。
  第四十八条 窗口部门的考核分为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三个层次,月度考核和季度考核是年度考核的重要基础,年度考核与窗口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一并进行。窗口部门考核的基本程序是:
  (一)窗口部门认真分析窗口工作,写出书面总结(月度考核只需填报考核报表,可不作书面总结);
  (二)窗口部门按规定整理、汇总考核指标,填写考核报表,进行自我测评;
  (三)“中心”审查考核报表和工作总结,核实考核指标,确认测评结果并做出考核结论;
  (四)“中心”将考核结论反馈窗口部门征求意见并最终确定考核结果。
  第四十九条 对窗口部门的年度考核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本部门本年度的综合目标考核,其中“优秀”等次不超过窗口部门总数的30%,相应增加本部门综合目标考核分;对考核为“合格”等次的窗口部门,不增加也不扣减本部门的综合目标考核分;对考核为“不合格”等次的窗口部门,必须责令其限期整改,相应扣减本部门综合目标考核分,部门属“文明单位”的,应取消其“文明单位”称号。
  第五十条 “中心”应参考目管理考核和机关效能考核工作的具体做法,结合“中心”窗口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窗口部门考核评定工作细则,切实做好窗口部门的考核评定工作。

  第七章 行政责任追究

  第五十一条 行政审批是依法赋予行政机关的重要行政权力,对审批机关及其窗口工作人员在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中不正确履行职责和效能低下等行为,必须严格实行行政责任追究。
  第五十二条 进驻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中心”责令其纠正或予以通报批评,拒不纠正错误或违规情节严重的,由“中心”和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另行处理。
  第五十三条 窗口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中心”予以批评教育并责令其纠正错误,违规情节严重或屡次发生违规行为的,由“中心”和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另行处理。
  第五十四条 “中心”应根据本办法规定,会同机关效能建设部门和行政监察部门制定具体的行政责任追究办法,落实行政审批服务责任追究的具体内容和措施,切实加强行政审批服务责任追究工作。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未尽事项由“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具体办法。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心”负责解释。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5年1月1日起执行,过去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的规定为准。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在离婚纠纷越来越多的情形下,极易发生各种抚养费纠纷。在农村社会,夫妻离婚后,子女往往由一方来抚养,另一方支付一定的抚养费。但随着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以及女方改嫁远方的情形,导致拖欠抚养费的情形越来越普遍,极大的侵害了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不利于其健康成长。而随着子女的不断成长,追索抚养费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其中诉讼时效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分析这些障碍,理顺相关法律关系,对充分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子女健康成长都极有必要。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对诉讼时效作出了一般规定,即一般的时效都为2年,但法律另外有规定的除外,而诉讼时效期间则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但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了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虽然诉讼时效的客体为请求权,但并不是一切请求权均适用诉讼时效。实践中,有一些请求权,如追索抚养费的权利,依其性质是不能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基于血亲关系,根据当事人之间的特殊身份来决定的。虽然请求给付抚养费会涉及一定的财产性权益,但其主要还是一种身份利益,故一般离婚后子女请求父母给付抚养费,不应受诉讼时效的限制。此外,《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由此确定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双方的血缘关系而来,即使父母离婚,也不能免除这种义务。父母离异后,无论子女归谁抚养,父母双方对子女仍负有抚养及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所以,只要当事人双方之间的身份关系没有消灭,未成年子女就具备请求支付抚养费的权利,负有抚养义务的被请求人就应该履行给付抚养费义务。

  如果子女已经能独立生活,则应予免除了父母的给付抚养费义务,子女的抚养费请求权应归于消灭。抚养费给付的前提是子女有需要抚养的情节存在,给付抚养费主要是为了实现子女的正常成长,但子女已经成年能够独立生活了,这不再存在这种需要。子女无权再对父母此前所欠下的抚养费进行追偿,这也从反面反映出了抚养费更多意义上是一种身份性利益,而不仅仅是一种财产性权益。

  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督促人们及时行使权利,使权利义务能够得到及时的明确,促进社会的快速、有序发展。如果是离异父母为了规避支付抚养费而故意采取躲避、藏匿、拒绝履行义务的行为,导致子女无法实现自己的权利的,不能以两年诉讼时效来对子女的追索抚养费的请求权进行抗辩,只要子女尚未成年,父母此前所欠下的抚养费就应当一并予以给付。这才更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以及促进整个社会道德的进步。

  (作者单位:广西荔浦县法院马岭人民法庭)

东莞市出租小汽车管理规定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政府


东莞市出租小汽车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东莞市出租小汽车的营运管理,促进出租小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乘客、经营企业、驾驶员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出租小汽车的经营、租用(服务)和管理。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出租小汽车是指依法取得出租小汽车营运牌照(以下简称营运牌照),乘客按里程计价器显示数支付租费的五座出租小汽车(以下简称出租车)。

出租车颜色、顶灯、里程计价器、无线通讯设备、客运发票、承包合同实行统一管理。

第四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是出租车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出租车行业的统筹、协调、管理工作和本规定的具体实施。

公安、市政、工商、税务、物价、城建、规划、质监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出租车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 出租车的行业发展应当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由市政府根据发展需要宏观调控,并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六条 出租车经营者和驾驶员应安全营运、文明服务、合理收费、公平竞争,自觉接受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 营运牌照及其持有人

第七条 从事出租车出租业务必须依照本规定取得营运牌照并办理有关营运手续。本规定所称营运牌照是指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管理机关颁发的允许从事出租车业务的经营资格证明。

第八条 营运牌照的投放实行公开竞投、有偿使用,营运牌照使用期限为10年。本规定公布前取得的营运牌照,其使用期限按照《东莞市出租小汽车经营权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 营运牌照不得擅自转让,需要转让的,须在持有人实际运营1年后进行,受让方必须是在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企业法人。

营运牌照转让的具体办法依照《东莞市小汽车营运车牌有偿使用竞投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经营出租车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的运输企业;

(二)经营管理及人员素质符合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并公布的标准和要求;

(三)有足够的固定停车场、位。

营运牌照持有人可以委托、发包或者出租等方式将营运牌照经营权转交符合前款条件的经营者经营;受委托、承包或者承租的经营者,除发包、出租给出租车驾驶员外,不得将营运牌照经营权再转交他人经营。
出租车驾驶员不得同时承包、承租2辆以上出租车,并不得转包或者转租。
  第十一条 经营者应自竞得营运牌照后持下列材料到市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办理车辆入户手续:
  (一)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从事出租车营运业务的文件;
  (二)企业营业执照;
  (三)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管理部门出具的竞得证明书及缴清营运牌照款的证明;
  (四)车辆资料。
  第十二条 经营者应当在办妥车辆入户手续后,到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道路运输证。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15日内办妥道路运输证。
  营运牌照须在竞投中标后6个月内投入营运。
  

第三章 出租车和驾驶员

第十三条 出租车应统一颜色,并报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 本规定实施后新投放营运的出租车必须是排汽量在1500毫升以上的新车。
  禁止微型汽车从事出租业务。
  第十五条 出租车车主必须在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指定机构监督之下安装有效计价表、顶灯、无线通讯设备和空车标志灯。出租车车主应当在出租车规定位置印制车主名称,放置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副件,张贴或悬挂价目表、本车车牌号、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管理部门的投诉电话号码。
  第十六条 出租车必须符合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依本规定制定的出租车营运车况标准,并保持车辆内外的整洁、卫生。
  出租车营运期间,每季度须到具有出租车专业检测资格的车辆检验机构接受车况检验。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管理部门应不定期检查出租车营运车况。车况检验或者检查不合格的,不得投入营运。
  第十七条 出租车投入使用后达到国家规定的营运车辆更新年限的,车主必须更新车辆,不得将旧车继续投入营运,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也不给予办理年检。
  第十八条 出租车驾驶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持有汽车驾驶证,并实际驾驶汽车2年以上;
  (二)持有驾驶员从业资格证;

(三)年满18周岁以上、55周岁以下;
  (四)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五)身体健康。
  第十九条 经营者雇用出租车驾驶员应当遵循市政府优先解决本地居民就业的原则,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劳动用工、社会保险及其他有关手续。雇用非东莞市常住户籍人员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为其办理暂住证。
  第二十条 驾驶员每日出车前、收车后应对车辆安全技术指标和服务设施进行检查,确定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
  实行轮班制的,驾驶员在交接班时应按前款规定对车辆安全技术指标和服务设施进行检查。
  第二十一条 出租车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投入营运:
  (一)市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管理部门常规检验不合格的;
  (二)发生机械故障不能正常运行或者有其他事故隐患的;
  (三)计价表或无线通讯设施不能正常工作的;
  (四)车内设施破损、污垢,不宜乘坐的;
  (五)车号牌字迹模糊、不易辨认的。
  第二十二条 出租车的经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员。



第四章 出租业务

第二十三条 出租车空车待租时,驾驶员应当载明“空车”和英文“for hire”字样的标志,在上下客点及允许上客的路段,乘客可以示意租用。

第二十四条 出租车载客后,应按乘客要求的路线行驶;乘客未提出要求的,应选择距离最短的路线行驶。如因故确需绕道,应如实向乘客说明原因。
  第二十五条 出租车载客后,除非乘客要求,不得另载他人。
  第二十六条 乘客在21时至次日6时之间租车的,驾驶员可以拒绝在主、次干道以外的道路行驶;乘客于上述时段租车离开市区的,驾驶员可以要求乘客出示身份证明。
  第二十七条 调整出租车租费标准,应当根据出租车经营成本的变化情况,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市物价管理机关依法定程序审批后公布执行。
  第二十八条 乘客租用出租车应当依照有关规定支付租费,但有权拒付超收的租费。
  出租车租费项目包括:
  (一)起步价(含二公里以内里程价);
  (二)里程价(按公里计算);
  (三)等候费;
  (四)夜间服务费(23时至次日5时);
  (五)大件行李费(体积超过0.2立方米、重量超过20公斤的物品为大件)。
  前款第(一)、(二)、(三)、(四)项的租费,以出租车计价表显示的数额为准。
  出租车经过依法收费的设施和路段所支付的规费由乘客承担。
  第二十九条 禁止经营者和驾驶员以任何方式向乘客超收租费。
  第三十条 驾驶员收取租费,应当使用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统一客运发票。



第五章 营运管理

第三十一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市政、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在车站、码头、旅游景点、娱乐场所、口岸区域及市区主干道两侧街道的适当位置设置出租车专用候客站(点)。三星级以上的酒店应当设置两个以上的出租车专用免费候客车位。
  禁止以各种名目非法向出租车司机收取费用或者阻扰其正常营运活动。禁止其他人以营利为目的为出租车招揽乘客,扰乱营运秩序和社会公共秩序。
  第三十二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公安交通管理、市政管理部门在市区主、次干道及其他有必要的路段设立临时停车点。在设立黄线标志路段,禁止出租车在非停车点上下客。
  第三十三条 出租车经营者应当依本规定制订和健全安全客运服务、监督、奖惩等管理制度,加强对驾驶员和出租车的管理。出租车经营管理人员应当经岗位培训掌握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水平。
  出租车经营者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出租车的承包、租赁期限不得超过营运牌照使用年限。
  第三十四条 除下列情形外,出租车驾驶员不得拒绝载客:
  (一)酗酒或者患精神病的乘客要求租车且无正常人陪伴的;
  (二)乘客要求进入非机动车行驶路段的;
  (三)乘客要求超载行驶的;
  (四)乘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的;
  (五)乘客不愿按规定的计费标准支付租费的;
  (六)乘客在禁止上客的路段要求租车的。
  第三十五条 老、弱、病、残、孕、幼等特殊乘客租车时,驾驶员应当优先运送;上述人员乘车需要帮助的,驾驶员应当提供帮助。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出租车可载明“暂停载客”标志,暂停载客:
  (一)驾驶员下班途中;
  (二)应召去另一地点接客途中;
  (三)车况不良或者驾驶员身体不适,不宜载客。
  第三十七条 禁止利用出租车进行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妨碍出租车正常营运的活动。
  第三十八条 出租车营运中,驾驶员和乘客应当遵守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有关规定。
  出租车营运中,驾驶员不得使用对讲机进行与营运业务无关的通话。
  第三十九条 外地出租车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空车不得驶入东莞市内;
  (二)不得从事起点和终点在东莞市范围内的载客业务;
  (三)按市政府规定的道路交通限定区域、路线行驶;
  (四)不得在市政府规定的场站以外搭载回程乘客;
  (五)在东莞市内规定线路上空车返程行驶的,必须在空车标志灯上套放“暂停载客”标志,夜间熄灭顶灯。
  第四十条 政府部门因抢险救灾或者司法部门执行紧急公务,可依法征用出租车,经营者和驾驶员不得拒绝。
  征用出租车应当按规定支付租费,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补偿。
  第四十一条 乘客对驾驶员或者经营者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向交通行政主管机关或者出租车行业协会投诉。
  第四十二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管理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受理乘客对驾驶员、经营者的投诉。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管理部门对乘客的投诉应当及时处理,并自接到投诉之日起10日内将处理结果或者处理情况告知投诉人。
  第四十三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管理部门及出租车行业协会收到乘客投诉后,应当登记以下内容:
  (一)投诉人姓名、职业、联系电话或者通讯地址;
  (二)被投诉人姓名(或者单位名称)、出租车车牌号;
  (三)投诉事实和要求。
  投诉人不如实提供前款第(一)、(三)项情况的,受理投诉的机构可不予登记。
  第四十四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管理部门受理乘客投诉后,按下列程序处理:
  (一)将投诉人投诉的事实和要求书面通知被投诉人;
  (二)被投诉人对投诉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7日内向发出通知的机构提出答辩意见和有关证据材料。
  被投诉人逾期不提出答辩意见或者不能证明本人答辩意见的,由主管机关按规定对被投诉人进行处理。
  被投诉人可以依法委托行业协会工作人员、律师或者其他公民办理答辩事宜。
  第四十五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管理部门及其他主管机关依法检查出租车时,应出示有效执法检查证并说明理由和法律依据;依法扣留出租车和驾驶员的有关证件的,应向当事人出具收据。当事人不得拒绝主管机关依法检查或者扣证。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管理部门、市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及其他主管机关检查出租车营运、扣留出租车和驾驶员的有关证件违反前款规定的,经营者和驾驶员有权拒绝。
  第四十六条 驾驶员对经营者的投诉、驾驶员及经营者对运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的投诉,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关于营运牌照管理规定的行为,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东莞市小汽车营运车牌有偿使用竞投办法》等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八条 违反道路运输管理规定的行为,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交通部《道路运输行政处罚规定》和《广东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处理。

第四十九条 当事人对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本规定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 本规定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本市过去制定的有关出租车管理的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